发现你身边的心理现象:寂寞心理
人人都怕寂寞,内心生活丰富的人,才不容易寂寞。
当没有外界刺激进入经过休息的大脑皮质,而皮质上同时又有决定着期待什么东西的灶时就会产生寂寞感。正是这种灶,使寂寞者的皮质神经动力有别于单纯想睡觉的人。寂寞在某种程度上与期待相似。它总是与想改变条件并得到积极活动可能性的愿望有联系。因此,重病患者通常不会感到寂寞,而对于正在恢复健康的人来说,这种状态就很突出。
几个心理学系的大学生误了火车,而下一趟车得等三个钟头。谁没遇到过这种事,谁不知道这是多么寂寞啊!起初,他们也感到寂寞,可是有人提问:“什么是寂寞?”“我们来观察一下候车室里我们附近的人吧。”其中有人提议道。于是他们立刻就不再感到寂寞了。
大家欣然同意了。于是他们交换起意见来。那边是一位有好几个孩子的妈妈。她正在忙着照料孩子:给这个孩子裹好襁褓,给那个孩子擦擦鼻子,还得用不安的眼神注视着另外两个老是跑来跑去的孩子。尽管她也在急切地等候着火车,但学生们都不认为她会感到寂寞。她的那几个好动的大孩子,对周围世界是那样感兴趣,根本谈不上寂寞。
一位姑娘手里捧着一本书,将就地坐在角落里。她手里拿的是教科书,还是小说——谁知道呢?——然而很显然她十分专心地在读着。这就是说,她也不感到寂寞。还有那两位正在下袖珍象棋的小伙子,怎么也不会寂寞的。
学生们又把目光转向一对年轻的情侣,他们互相凝视者,难分难舍,恨不得那拆散他们的火车永远不要开来,他们哪会寂寞?
而那位年轻人,坐在那里,目光毫无表情地死盯着一点,肯定感到寂寞。忽然,他抖擞了一下,开始读起车票价日表来。但很快又盯着一点,呆呆地望着。他的身旁是一位少妇。她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周围,毫不注意自己的女儿。这女孩有六七岁,老是在啜泣着:“妈妈,火车快了吧?妈——妈,火——车——快了吧?”他们都感到寂寞。那么,寂寞究竟是什么呢?
我们依旧这样设想一下,假定我们能够观察到这些人的大脑里的活动。在那些不感寂寞的人的大脑里,我们会看见决定着他们的皮质神经动力的发亮的兴奋灶。在那嘤嘤啜泣的女孩的大脑里,可以看见微微发光的灶;当她拖着长腔发出那令人厌烦的问题时,这个灶轻轻地闪烁着。
一位老爷爷在安顿好自己之后,便进入了梦乡。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女人,面带倦容,也在打着盹,看来,她很困,但是由于坐得不舒服,她又睡不着。他们的皮质神经动力状态同上面所描述的相似,不过,他们不是感到寂寞,只是发困罢了。我们在晚上就寝的时候,也并不感到寂寞。
心理学家发现,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越丰富,他的寂寞感就越少,因为这样的人,随便干点什么活,就会比较轻而易举地填满不得已而无所事事的时间。在人类历史上,曾经在囚徒身上检验过这条规律。而今天,在挑选和训练宇航员时,把他们长时间安置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专门的舱内,进行这种实验性检验。